GDP计算方法
- 生产法:计算增加值,中国GDP采用的这个方法
- 支出法:最容易计算,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售价即可
- 收入法:算法稍稍复杂
理论上三种计算方法只是从3个维度看待经济,最终计算结果应该一致,但实际数据来源问题会导致产生差异
参考GDP的算法
速记:先生产(生产法),然后卖出(支出法),然后把得到的回款开始分一分(收入法)
生产法
一个面包店生产了100元面包,做的过程烤箱坏了,花20请人修,买原材料花了20
GDP = 个人环节的增加值之和 = 原材料的增加值 + 修烤箱服务的增加值 + 面包店的增加值 = 20 + 20 + (100 - 20 - 20) = 100
总的GDP是100,各个环节都创造了增加值,最终增加值之和等于100
总结:货物被一点点的提高增加值,最终得到一个最后售价,能反映经济体的实物创造能力和服务能力
支出法
一个面包店生产了100元面包,被客人买走了80元,还剩余20元存货,做的过程烤箱坏了,花20请人修,买原材料花了20
GDP = 最终消费支出 + 资本形成总额 +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=(居民消费支出+政府消费支出)+(固定资本形成总额+存货增加)+(货物和服务出口-货物和服务进口)
居民消费80,政府消费0,固定资产处置0,存货增加20,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 GDP = 80 + 20 = 100
总结:总货物一部分被消费了,一部分被存起来了,一部分被外国人消费了,能看出谁是有钱人
收入法
一个面包店生产了100元面包,被客人买走了80元,还剩余20元存货,做的过程烤箱坏了,花20请人修,买原材料花了20,付给工人工资10,给政府交税10元,设备折旧5元,最终盈余 80 - (20+20+10+10+5) + 20 = 35(包括盈利和存货)
劳动者报酬为 10 + 20 + 20,生产税净额10,固定资产折旧5,企业盈余35
GDP = 劳动者报酬+生产税净额(政府拿走的部分)+固定资产折旧+营业盈余 = 50 + 10 + 5 + 35 = 100
总结:货物的价值被分配给了各个环节,能看到GDP谁拿走了大头
其他
GDP只是对一段时期内经济的统计,它有精确的定义,但依然是个数字游戏,因此如果想让数字好看,是可以钻很多空子的
如何提高GDP呢
- 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,价格不变,产量变大,这通过加大供给侧投入或者提示技术提升生产力可以实现,当然前提是生产出来有人买,这个是最佳的
- 生产的东西产量不变,价格上升,那这个GDP就很虚了,等效于经济不增长
- 产量和价格一起上升
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导致的GDP增加,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实际GDP增速,即名义GDP-价格指数CPI